返回
第十六章 苦难中的理解
首页
更新于 2018-07-12 07:02
      A+ A-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章
    韩娱修改器 作者:花刺1913

    第十六章 苦难中的理解

    其实从本质上说,李世明现在对拜师已经不反感了,毕竟这老头教的的确有用,如果不是他,李世明的作品也不会越来越贴近韩国化的商业标准以及用语,更不会让李世明那么快的增进韩语的。

    除此之外,李世明对于这个长期任务为什么要做,必须要去做的认识也不再是那般模糊了。撇开那扯淡的两个月期限,这娱乐之神空间的良苦用心还真的是显而易见的

    韩国编剧有多牛,众位是知道了。

    可是里面的水有多深,韩国编剧如何诞生,其中的困难,大家显然不知道。

    在这个酒香太多的世界里,成为一名编剧在韩国是异常的困难的。

    在清晰的了解了整个韩国编剧运营体制后,李世明现在能断定所谓的kbs剧本征集剧本会,不过就是为了吸收民众的眼球的一种噱头。

    什么叫做任何人都能参加,其实都是扯淡。

    最好的结果就是,自己如果把剧本交上去了估计也就是当当广播剧专用作家。最坏的结果就是,别人看都没有看就把自己给删除了。

    你问为什么,我告诉你

    在韩国,有专业的“上岗证书”,由专门的机构进行注册和管理。可以说他们的管理制度近乎严格。编剧在从事这个行业前都参加过系统的培训,通过考试才能做编剧。职业手更是重要的考核环节。三大电视台在选货的时候,也通常都会先看看你的资历到底是如何的。如果是普通人,飘上几眼就可能不看了,如果是拥有上岗证书的成员,才有可能认真对待。

    一般说来,在韩国产生一名编剧的途径有3种。

    第一,具有长期历史的电视台,公开进行征稿活动的情况。三大电视台每年都举行征稿活动,从中评出5~7名获奖者,以发现、培养和起用新编剧。在韩国,这是成为广播作家的最重要途径之一。就类似于李世明现在碰到的征稿情况。

    假如成立某家电视台,可以说同时会产生广播作家公开征稿活动,如此各家电视台都会通过公开征稿方式来招募有能力的新编剧。此时的公开征稿活动,具有征稿和选拔编剧的两个目的。

    例如,《爱情是什么》的编剧金秀贤,在1968年的mbc广播剧征稿活动中被选为广播作家。《许俊》、《商道》、《海神》的编剧崔万奎,在1993年的mbc剧本征稿活动中被选为广播作家。2005年,在上海电视节荣获最佳编剧奖的《生活如戏》的编剧卢喜景,也曾经在1995年的mbc剧本征稿活动中被选为广播作家。

    而必须重申的是,在剧本征稿活动中被选,并非立即成为有名的编剧,只不过是通过成为编剧的第一道关门而已。

    以李世明专门从网上调查的体系来看,最近的mbc电视剧本征稿活动为例,在审核过程中征稿的作品有3000部左右。20名左右的导演经传阅、审核进行初审,其中40部左右进入正式审核。最后,导演对此再审、评分,并选出最后的当选者。

    此后,电视台以剧本征稿当选者作为对象,就开始建立起一个“编剧小组”。成为编剧小组的成员后,将会领取一定的工资,在电视台的某个角落拥有个人办公桌。并非完全属于电视台,而是半推半拎的不负责状态。

    给了这些新人制定了每年八部短剧的创作任务后,就看编剧自己造化了

    一年内八部,这就是对于李世明这种开挂的人也别提多难了。可想而知,自然不能出好作品了。新人们为此也必须经历长达五年到十年的沉默期,如何写的又好又快就成为了无数人的念想。能不能出头有时候还得看有没有人照顾。

    这其中最好的幸运儿之前提过的,崔万奎了,因为一名导演欣赏他的能力,所以这位导演让他准备应急用的电视剧本,一般每周一次。功夫不负有心人,

    1994年有一次更好的机会降临到崔万奎的身上。当时,他认识的这位导演正准备《综合病院》,但是原来的编剧突然因故不能继续写作。这位导演建议让崔万奎试试。崔万奎在危难之时接到任命,经过一年半的刻苦努力,才使《综合病院》大获成功。

    这样的情况还是需要初稿通过的前提下,变得非常幸运才行的。

    归结底,这第一种方式就是撞大运,时间消耗,靠运气不断积累才能成功。而等李世明成功了或许那都是30岁以后的事情了。诚心来说,李世明等不起,也没有那个心情等

    而既然说说第一种的方式被淘汰,那就说说第二第三种了。

    第二种的方式就是成为一个作为主要编剧的助理,在工作当中把握机会崭露头角的情况。

    对已经确定要投入制作的韩国电视剧来说,开拍前无需写出全部剧本,甚至连故事梗概都不用全写出来。李世明在最近观看的朝鲜日报上,更是清晰的看到了一部电视剧的拍摄流程到底是如何的。

    一部18集左右的迷你连续剧(mini—series),一般情况下只要提前写出10集左右的故事梗概和1/3左右(大概4—6集)的剧本即可。开播前,一般会制作30%左右(4—6集)的完成片。开播一个半或两个月前继续写剧本,从第三周开始基本上每周写2集故事。此后,每天照样边写剧本、边拍摄、边播出。

    也由于这样的方式,一旦电视剧开播后,编剧将会每天忙忙碌碌、东奔西跑。此时,以协助主编剧、非完全共同执笔的形式,2、3人辅助编剧一起共同工作。

    这样的话也随即照成了这么一个现象。以韩剧佚长铆为例,在每周2次播出的电视剧本中,第一天播出的剧本由著名编剧金英贤一个人来完成,第二天播出的剧本则由2名辅助编剧来写初稿,最后由金英贤编剧来进行推敲修改。这样,经过长期的辅助编剧工作,自然会得到主编剧的推荐并能够引见导演。在长期的辅助编剧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基础上,有时能

    够写出优秀作品。在电视界中有不少传闻,“比如某氏曾经出身于某氏的辅助编剧”。

    说白了就是依托某个大人物,从而上位。

    第三种方式则是,科班出生,也就是李世明之前说的上岗证书了。那些编剧都是在韩国放送作家协会或各家广播电台运营的编剧培养授课当中的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活跃的95%的编剧中,都是韩国放送作家协会运营的韩国放送作家培养院毕业生,这个资料也从一个侧面证实了科班的魅力。

    可是进去之后的艰辛和漫长非同一般,韩国作家放送协会设有基础班、进修班、创作班、专业班等4个等级。一个班的学期为6个月,从基础班到专业班所需的时间为大概2年多。各家电视台的导演和职业广播作家,每周一次讲授电视剧编写理论及技巧。此时,各家电视台的导演开始留意观察学生,如果其中有所需的作品、人员时,发挥本人的能力挖走人才。

    在每个班授课期间,学生应提交的作品数量是基础班为6个月3部作品(10分钟为准),研修班为3部短剧作品(60分钟为准),专业班为4部短剧作品(60分钟),创作班为6部短剧作品(60分钟)。进入上一班级时,据所提交的课题作品和讲师的评分结果,决定升班与否。所有的学生必须从基础班开始受到有系统的教育,基础班的学生通过面试进行选拔,应通过约2:1的竞争。基础班的学生一般都超过几百人,但是最后进入进修班的学生只有20名。一旦到进修班免收授课费,

    将会得到韩国放送作家教育院的集中支援。一般情况下,到研修班后大部分学生都会被电视台导演挖走,可以认为充分应用全体人员。在此期间,通过韩国放送作家教育院培训的进修生达到1万人左右,其中的6百人左右才有机会活跃。

    总而言之,这三种道路都是非常坎坷和曲折的。更是走不开走关系这条道路

    既然走不脱要走关系这一条大路,那么走这条路呢。

    自然是傍最大的大款最实际了。

    韩国放送作家协会前任会长,门下弟子无数,在编剧产业弟子更是数不胜数。和老一辈导演和电视台管理层更是有关系。

    有了这条线,换句很实在的话说,那纯粹的就是做到了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狐假虎威这个词可能不好,但是在儒家文化圈的世界里,上至官僚,下到朋友,又有哪个能人不是如此爬上来呢。

    前面也说了,韩国的制度和文化,那也是一旦经过拜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姿态。老师们又怎么会看着自己的学生过的不好呢。

    在这个牛拜的老师下,李世明一下子就可能跳过审稿,应付于电视台繁重的任务,以及在专业体制下的束缚。

    可是四十三天过去了,15000的崇拜点不是那么好难的也证明了。

    李世明自认为拜师礼松了,下跪也下跪了,厚道的不能在厚道了,可是那老头就是个铁杵。

    铁杵磨成绣花针李世明自然是有那个信心,可也需要有那个时间不是吗?

    (这一章写的挺辛苦的,有不少是从韩国朋友那里了解来的。具体说来,就是想告诉大家,这个老头的重要。

    另外马上就要来了,连续的装.逼时刻即将来临。剧透一下吧,给大家几个关键词,韩汐延,艾薇儿girlfriend。以及最重要的很多韩迷粉丝期待的……

    最后求一下推荐,虽然我这张其实有点水,但是写真的挺累的。也是为了让大家更清晰的了解制度和体系的苦难。

    今天推荐票加起来只有六票,真的有些可怜啊。收藏推荐都给一点吧)

    第十六章 苦难中的理解在线阅读

    第十六章 苦难中的理解

    -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章